暑期來臨,兒童青少年溺水、跌落等意外風險顯著增加。許多看似平常的日常活動,可能因監(jiān)護疏忽或防護不到位引發(fā)悲劇。如何在孩子享受假期的同時,筑牢生命健康的安全屏障,我們一起來看看。
兒童青少年意外傷害防護,可概括為“看住了,管好了,用對了”九字原則。通過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預防,可有效降低意外發(fā)生概率。
溺水防護:筑牢“生命線”的三道防線
溺水,是暑期孩子意外傷害的“頭號殺手”。孩子們天性愛玩水,對水域的危險認識不足,很容易在不經意間陷入危險。家長可從以下3個方面構建“防護網”。
1.有效看護
保持“一臂距離”內的密切監(jiān)護,明確指定責任人,避免多人看管時的責任真空。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重點防范有所不同:
◎1~4歲幼兒:防范家中水桶、浴缸等容器的溺水風險;
◎5~9歲兒童:警惕水渠、池塘等野外水域;
◎10歲以上青少年:強調開放水域風險。
2.輔助設備
◎配備實時定位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當孩子進入危險水域時自動預警;
◎游泳時穿戴符合安全標準的救生衣,低齡兒童使用浮力臂圈(禁用充氣玩具)。
此外,提醒孩子要遠離水庫泄洪區(qū)、暗流區(qū)及水草密集水域,禁止在泳池推搡打鬧。同時,讓孩子系統(tǒng)學習仰漂自救等基礎技能,培養(yǎng)危險預判能力。
交通出行安全:系好“隱形安全帶”
道路交通環(huán)境復雜,兒童青少年的道路安全保障可從行為規(guī)范與使用安全裝備雙管齊下。
1.教育兒童不在停車場、車輛周圍玩耍,牢記“不在車前跑、不在車后留、不在車邊站”原則。
2.過馬路“停、看、過”三步法。
◎停:在安全位置暫停;
◎看:觀察信號燈與車輛動態(tài);
◎過:勻速行走并持續(xù)觀察環(huán)境。
3.正確使用安全裝備。
◎騎行自行車(年滿12周歲)或電動車(年滿16周歲)時佩戴3C認證頭盔;
◎夜間出行穿反光衣物;
◎乘坐汽車需使用符合身高的安全座椅(置于后排,禁用副駕駛)。
跌落傷防護:構筑“立體防護網”
防止意外跌落,家長可從環(huán)境改造與培養(yǎng)安全意識雙重入手:
1.居家環(huán)境
◎窗戶、陽臺安裝合格防護欄,移除窗邊可攀爬物品;
◎樓梯口加裝安全門,地面防滑且保持干燥。
2.高危行為禁令
禁止攀爬屋頂、施工腳手架等設施,避免跑酷等未經訓練的高風險活動。
3.安全意識培養(yǎng)
提升孩子安全意識,強調行走時不使用手機或耳機,養(yǎng)成觀察環(huán)境的好習慣。
燙傷觸電防護:細節(jié)決定居家安全
1.熱源管理。
廚房安全:遠離爐灶;熱飲、湯鍋等放置于孩子無法觸及的穩(wěn)固平面;鍋具手柄朝內;避免懷抱兒童處理高溫食物。
浴室安全:熱水器溫度調至≤45℃,洗澡前用手試溫。
日常防護:使用防燙飲水機;移除桌布,防止桌上高溫物品傾倒;高溫電器斷電后及時收納;插座加裝安全塞;教育年幼孩子不要觸碰電源。
2.禁止孩子私自拆卸家里電器。
隱蔽傷害防護:預防勝于救治
1.誤服風險
兒童易誤服電子玩具中的紐扣電池,家長需定期檢查玩具電池,并用膠帶封固。此外,廢棄電池要妥善處理,未使用電池存放于高處。
2.預防銳器傷
家中邊角加裝防撞條;針線、刀具等收納至孩子無法觸及處;禁止孩子持餐具跑動。
3.防范線繩纏繞
檢查窗簾繩、玩具繩等長度,避免纏繞孩子頸部、手指等部位。
4.正確應對異物窒息
嬰幼兒喂食時保持安靜,避免食用堅果、果凍等高風險食物,哭鬧時暫停進食。
5.規(guī)避運動損傷
滑板車、輪滑等運動需穿戴護具,選擇平整場地,運動前熱身10分鐘,禁止盲目嘗試高難度動作,家長或教練需全程監(jiān)督。
(綜合自中國疾控中心、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