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12月8日,由阿壩師范學院和阿壩州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阿壩師范學院第二屆嘉絨文化研討會隆重召開。阿壩師范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尕讓他,阿壩州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州政研會會長陳順清,西南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同美,中國藏研中心研究員多爾吉,四川師范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紅音,阿壩州編譯局副編審阿根出席會議,西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大理大學、阿壩師范學院等高校和阿壩州嘉絨文化協會、壤巴拉文化研究中心等單位的40余名專家、學者和博士研究生代表參加會議。
12月7日上午,在行政樓201會議室舉行研討會開幕式,開幕式由阿壩師范學院藏漢雙語學院副院長多杰扎西主持。尕讓他在致辭中表示,長期以來,阿壩師范學院聚焦藏羌民族文化,建立了藏羌彝走廊特色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嘉絨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培養(yǎng)了一支較高水平的研究隊伍,形成了教師主動學習和研究民族文化、自覺傳承創(chuàng)新民族文化,學生熱愛民族文化、自覺自愿傳承好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圍。希望各位專家和各位代表能夠分享經驗,交流思想;希望與會教師珍惜機會,積極交流,積累經驗,為未來的學術研究尋求新思路,為民族文化研究貢獻智慧和力量。
陳順清在致辭中說,嘉絨文化作為藏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深邃莊嚴。嘉絨地區(qū)居于藏羌彝走廊的樞紐,承載著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歷史印記、當代價值和未來前景。對嘉絨文化的深入研究,梳理涉藏地區(qū)的時代變遷和社會進步,有利于增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大業(yè),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阿壩州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提出建設民族地區(qū)高質量發(fā)展阿壩典范。嘉絨文化研討會要找到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要義和當代價值,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阿壩貢獻學術智慧。
嘉絨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查旺斯基介紹了阿壩州嘉絨文化研究中心建設情況,指出嘉絨地區(qū)民族民間文化傳承千年、獨具特色。阿壩師范學院地處“藏羌彝走廊”文化腹地,有義務和責任,也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對嘉絨文化進行挖掘整理和深入研究。她還介紹了學校在嘉絨文化研究領域取得的成果。她希望與會嘉賓暢所欲言、不吝賜教,讓嘉絨文化的瑰寶在阿壩師范學院煥發(fā)更加絢麗奪目的光彩;多發(fā)表真知灼見、多提出寶貴意見,助力阿壩師范學院嘉絨文化研究中心建設得更好。
會上,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多爾吉、西南民族大學教授同美、阿壩師范學院客座教授、四川師范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紅音以及阿壩師范學院教授嚴木初分別以“從嘉絨藏族文化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嘉絨文化研究對三星堆出土文物蘊意解讀的啟示”“川西嘉絨地區(qū)土司藏文文獻所見歷史詞匯分析”“淺談五屯地區(qū)嘉絨藏族的婚姻禮俗”為題作了主旨報告。
分論壇上,多位學者就藏文檔案、嘉絨文化傳承、嘉絨基層社會治理、嘉絨尼瑟石碑碑文、嘉絨古碉文化、涉藏敕書語種演變、嘉絨土司與苯教《大藏經》淵源等內容作報告。專家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嘉絨文化的內涵與價值,為保護和傳承瀕危文化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為嘉絨文化傳承與發(fā)展貢獻力量。
此次研討會圍繞嘉絨文化共話傳承發(fā)展。與會嘉賓紛紛表示此次會議為嘉絨文化挖掘、保護、傳承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深刻感受到時代賦予文化研究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定將不負使命,為堅定文化自信自強、傳承創(chuàng)新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繁榮文化事業(yè)、推動地方文旅融合貢獻自己的力量。